而且老夫与柳山长也决定了,讲武堂与说政堂的学子,都可在闲暇时间互相旁听对方的课程,此道门放开也不是让你们打架用的,而是互相学习竞争用的,老夫允许你们对感兴趣的书院转院,只求大家能团结一致,为国效力,好了,老夫言尽于此,散了吧。”
经过于凤鸣的一番话,围观的学子们也都纷纷安静了下来,他们待山长教习走了之后,立马簇拥到了缺口处。
“张崇,你说山长说的是不是真的?可以互相听课?”
陈平安听得仔细,倒是对此非常感兴趣,他很喜欢兵法打仗这类学问,可惜由于他本人长得太多俊秀、还很瘦弱,便没能进入讲武堂。
而是因天资聪颖被分到了说政堂,其实按照他心中所想,作为一个经历了中原战乱的灾民孤儿,他很希望能学得一身本领帮自家节度使张鼎扫平天下,还世间一个太平盛世。
“不会吧,你不会心动了想去听课吧?”
张崇闻言,立马就狐疑的看着他。
对于自己的这个好友,他还是很清楚的,此人及其喜欢钻研兵法阵型,就是未曾进入讲武堂。
“呵呵呵,怎么会呢?我只是提一嘴而已。”
看着心虚的陈平安,张崇警告他道:“你可别傻了,这段日子还是小心点,咱们刚与讲武堂的人结了梁子,若是被他们发现你过去听课,就不说他们打不打你了,我估计他们最起码也得将你好好捉弄一番。”
“诶呦,明白了明白了,别废话了。”
陈平安装作不耐烦的样子迅速将此事揭过。
随后他拉着张崇前往食堂吃饭。
“哈哈,今天有鸡肉吃!太好了张崇,赶紧打饭。”
陈平安兴致冲冲的拉着张崇去打饭,张崇也立马转移了注意力。
但是这些都是陈平安装的,他趁着下午没人注意,偷偷潜到了讲武堂。
随便找了一间教室走了进去坐在了最后面。
过了一会儿,一名没有右臂的老人精神矍铄的走了进来。
“上课!”
他的声音铿锵有力,底气充足。
“教习好!”
教室四十多名学子一同站了起来向老人问好。
“诶?这位兄弟是不是走错教室了?怎么好面生啊?”
这时终于有人发现了坐在最后低着头的陈平安。
“额,额,不好意思,在下是别的班转过来的。”
陈平赶紧糊弄了两句。
“哦,好吧,我---”
“不准说话,马上开始上课!”
那学子还想问陈平安,可是却被教习打断,吓得他立马闭上了嘴,这也令陈平安松了一口气。
“今天咱们学习的是武备志后集卷之十五:修城栅。
后周韦孝宽在汾州,属生胡抄掠居人,阻断河路,孝宽深患之……
刘昌为四镇北庭泾源节度营田使,躬率士卒,力耕三年,军食丰羡,复筑连云堡……
范希朝为振武节度使,有党项,室韦交居川……
贞元中,杨朝晟……
张仁愿为朔方军总管……”
教习拿着武备志对今天讲的战法举了非常多的例子,引得陈平安很是着迷。
他认认真真的听完了这节课,还用毛笔快速的记下了重点,下课之后陈平安感到受益匪浅,尤其是老教习如同讲故事一般为他们分析战场之上的各种战法。
直到半个时辰之后下了课,他仍沉迷在此中。
“喂,老兄?老兄?”
一开始在陈平安旁边质疑他的学子,见陈平安下课了还在发呆遂上前摇了摇他。
“哦,哦,不好意思,这位教习是何许人也,怎讲的如此生动。”
陈平安被惊醒后不由得感慨道。
“当然了,嘿嘿,他老人家名叫许鹤亭,其经历可谓是非常之深厚,我听他老人家给我们讲过,他自前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参军之后,作为宣府世袭百户参加了很多的战役,其中重大的就有两次援助朝鲜,还有萨尔浒之战,宁远之战,一直到了咱大顺攻入山西。他一个六十三岁的老人,为了保住家乡蔚州,这才率部投降。可惜在山海关之战时,他的麾下建制被建奴消灭,自己还被鞑子砍断右臂,幸亏咱张将军在后方城池将他救下,还趁着撤离之际将他的家人都接到了关中,所以他为了报答将军大恩,这才来到讲武堂教习兵法布阵。”
这名学子是个话痨,他对着陈平安将许鹤亭的大致生平讲了讲,惹的陈平安十分敬佩。
就在他继续准备问问题时,第二节课又开始了。
许鹤亭又走了进来,这次他没有讲武备志,而是拿出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讲了起来。
“太宗曰:“凡兵却,皆谓之奇乎?
靖曰:不然。夫兵却,旗参差而不齐,鼓大小而不应,令喧嚣而不一,此真败也,非奇也;若旗齐鼓应,号如一,纷纷纭纭,虽退走,非败也,必有奇也。《法》曰‘徉北勿追’,又曰‘能而示之不能’,皆奇之谓也。
太宗曰:霍邑之战,右军少却,其天乎?老生被擒,其人乎?
靖曰:若非正兵变为奇,奇兵变为正,则安能胜哉?故善用兵者,奇正,人而已。变而神之,所以推乎天也。太宗俛首。
最后一排那个,看起来像个姑娘的新学子,你起来回答这两则问对,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?”
许鹤亭见最后一排,一面生的学子,听得十分认真,还时不时用毛笔记录些什么,于是让他起来答题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明末之西风渐起请大家收藏:(www.papazw.com)明末之西风渐起爬爬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